留言 18
喜欢 20
故事来自主题: 【中秋大作战】舌尖上的中秋
团团糯似月,秋水和露滋
未生之前
2018年9月23日
“ 团团糯似月,秋水和露滋。 ”

团团糯似月,秋水和露滋。青臼江米雪,抟云舂作糍。——忆中秋

明月被人们赋予了诸多的美好,譬如花前月下良辰美景,譬如阖家欢聚团团圆圆。如今人到中年不惑于心,自然最喜欢就是团团圆圆,团圆莫过于中秋,月圆人圆月饼也圆。

潮汕人中秋时会拜月娘嫦娥,拜祭的主食也不是月饼,而是洁白如雪的月糕。做月糕要先将糯米细磨成粉,再拌上白砂糖糖浆和油脂精心蒸制,倘若上面再撒点细芝麻碎果干,则滋味更佳。

“宝贝们,动作快一点哦,一会儿就要开始摆供桌啦!”

陈列供桌在孩子看来是与嫦娥姐姐拉近关系的捷径,每年中秋都是早早地吃过晚饭,孩子们就抢着先去冲凉。等我和尧君在阳台做好前期准备,他们也就差不多换好衣服冲出来了。

先陈设上雅致的香炉,两侧对称摆放一对雕花烛台,香炉前面放置着几碗文火细煮的芋头甜汤。后面摆着用金纸巧手叠成的花篮,金塔,元宝等,这是祭拜好后要通过火德星君寄给嫦娥姐姐的。

桌子正中摆满盛着时令果品的碟盏,或是干果茶叶,糖糕月饼等贡品,也有的人家祭拜香烟跟红酒的,也算是与时俱进了。红酒还可以说能美容养颜,只不知供香烟给嫦娥姐姐有何功用?难不成嫦娥姐姐喜欢喷吐寂寞的滋味?

这其中最不可少的就是月糕和柚子了,手巧的就在上面贴上各种吉祥图案的剪纸,“贴我剪的,妈妈,贴我剪的字!”孩子们争先恐后,这大抵是手工爱好者比较荣耀的时刻了。

供桌差不多摆设好时,皎洁的明月已升上了浩瀚的夜空。点燃香烛,大家悄悄地告诉嫦娥姐姐自己的愿望,然后就退守一旁喝茶聊些家常,顺便看护着香烛别被风吹熄灭。

孩子最期待的就是拜完之后分糕点了,其实我也喜欢,不过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月糕,吃月糕时最好泡一壶大红袍,略有点甜腻的糖砂经浓俨的茶水一激,很有点家乡桃片糕的味道。

在家乡过中秋的月饼其实是糍粑做的,八仙桌上摆着一叠叠洁白光滑的圆团,就像片片明月光掉在了桌上。小时候很喜欢吃糍粑,既可以趁热沾糖粉吃,也可以烤着吃炸着吃,咸辣酸甜吃法多变,种种俱是美味。

可打糍粑却是个繁琐的事儿,一般都是几家合在一起打,还得提前两天就开始准备。母亲她们总是先将糯米用泉水泡上一晚,然后等大铁锅里的水烧开时,再将沥好的糯米上甑子蒸熟。

“打糍粑啰,打糍粑啰!”我们开心地围绕在院儿里的碓窝边,早有两个精壮的汉子赤膊分立碓窝两旁,一般是父亲和叔叔,各持一根两头碗口粗,中间刚好可以握住的,磨得乌红透亮的粑棒。

“小心烫着啊,猴崽子们让开点!”母亲她们将热气腾腾的糯米团抬来,一股脑儿倒在刚清洗好青石碓窝里,激起一阵阵“呲呲”的水汽。

“嘿一着啊”父亲喊着开口号子,甩开膀子将粑棒狠狠地向碓窝里的糯米团舂去,粑棒撞击在青石碓窝里,发出沉闷的声音,等父亲拔出耙棒时,叔叔必须同时喊上号子跟着舂下,要不整锅饭团都会被扯出来。

两人之间配合非常默契,贲起的双臂有韵律地挥舞,棒影随着号子此起彼伏,不一会儿人也像碓窝里热气腾腾的糯米团一样,浑身上下冒着腾腾的热气。舂上一阵还要按着粑棒搅动,以防有颗粒没舂碎。

舂到半途就要用两只粑棒将糯米团叉起来翻个个儿,发声喊:“要翻身啰”再狠狠地砸进碓窝继续舂,直到全部舂得绵软如云没有颗粒。

父亲他们忙完就是我们这帮小猴子登场的时候了,粑棒上还残留些冒着热气的雪白糍粑,这就是我们守到最后的战利品。

两三个人围着一只粑棒,有心急的等不得的直接用嘴巴啃上去,不是被烫得哇哇叫,就是嘴皮被黏住。最好的是用手小心的捏住一片,再像搓雪球一样慢慢将它壮大,等到揉成一大团了拧下来,裹了豆粉再放白砂糖里滚一滚,那滋味~哇,真是给口肉也不换!

小时候一直以为各处的月饼都差不多,圆圆的,甜甜的素味。到广东后才发现有个五仁月,果干馅儿的五仁月还好说,其实我蛮喜欢的,可除了五仁外更有什么咸肉月、火腿月等等,千奇百怪的口味络绎不绝,听说最近小龙虾月饼也要来了,也不知中秋祭月的时候,嫦娥姐姐是什么感受。

本专栏故事为南瓜屋独家内容,任何平台和个人不能转载,有需求请联系nanguawu@360.cn

扫码加群,和运营小编一起过中秋~

留言 18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当前主题

      主题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