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52
喜欢 39
故事来自主题: 【城市土著故事】生活在南宁
下一个转角,盐焗鸡
猫的吃吃爱
2018年12月12日
“ 就像在路口,有的人相聚,有的人分开 ”

“我6点的飞机,不过1点多还得去你那附近一趟……”结束自治区60大庆的假期,翠翠也要飞回北京,她情真意切地告别,让连续接待了两天的我感动之余,想着如何提出没有空再陪她,结果她一语惊醒塑料姐妹情:“我要去买盐焗鸡带回北京!没空见你了。”原来是为了盐焗鸡,原本还在搜肠刮肚寻找不见面借口的我却变得有点失落:“多年的姐妹情重要,还是盐焗鸡重要?”然而想想并没问出口,这种类似于“先救妈还是先救老婆”的世界性难题,答案一般都是很扎心的。

带盐焗鸡回北京,是离开家乡的翠翠坚持多年的习惯,从初闯京城的新人,到现在结婚生女,我一直不明白在快递如此便捷的时代,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去到原来的店铺购买。后来才慢慢理解,她要找的是记忆里不变的家乡味道,是老地方老食物唤起的对家乡的念想。我也就不去担心她携带这么重口味的食物,会不会为周围人侧目了。想象着她回到北京,拆开包装,啃过鸡腿鸡翅,口齿唇边特别是指尖,都留下盐焗鸡的香味,大概感觉像是回到了当年的家乡吧!

说起来,盐焗鸡还真是为了便于携带而发明的。

它的形成与客家人的客居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常受异族侵扰,客家人常常要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而原来居住地饲养的家禽、家畜,在搬迁时,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以便贮存。到了搬迁地之后,将盐包中的鸡等家禽取出,蒸熟,就成了有名的“客家咸鸡”。后来,有一位客家妇女因为自家孩子体弱多病,就将用盐腌制后的鸡,用纸包好放入炒热的盐中,再用砂煲煨熟,小孩子食用后,身体逐渐强壮起来,并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状元。于是,这道改进过的盐焗鸡更加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

还有一种说法,相传从前岭南地区有一个以贩卖日杂食品为生的商人,这一年年关,他采购了一批当地特产准备回家。当地朋友情深义重,特地以著名的“三黄嫩鸡”相送,由于此鸡乃当地特产,十分难得。商人便欲带回家中给妻儿品尝,但路途遥远,活鸡不易携带,他便将鸡宰杀制成白切鸡,然后用盐包封在包袱里。行至半途,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商人只能露宿一宿。只是肚子饿了起来,干粮又不解馋,商人便从盐包里掏出白切鸡,与随从烤着吃了。出乎意料,大家发现这样弄出来的鸡肉味道非常好,商人特意留了几块,带回家给妻儿。他的妻子品尝后又依法泡制,“盐焗鸡”由此诞生。

这道菜来到南宁,也曾风靡一时。我曾经特意买了一本食谱,按照步骤用盐一点点焗熟鸡肉,当时就感觉和妈妈做酸菜的原理差不多。她是用盐一片一片抹过芥菜,封进罐子里长时间腌制酸菜,而这个是用盐短时间焐熟肉菜。当时,作为偶尔一次下厨,弄了半天,整只鸡并没焐熟,还是爸爸切开后,再炒熟的,但妈妈却总爱说:“比外面买的好吃!”后来,还特意查过,要想盐焗鸡做成金黄色泽,还需要另一样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黄栀子,客家人叫做黄果的一种中药,或是添加姜黄效果也很好。

在南宁的全盛时期,专卖盐焗鸡的连锁店号称开在城市里每条街的转角,所以下一个路口,不一定遇见心中的他或者她,却一定可以遇见盐焗鸡。只可惜后来的路口越来越多,类似的食品小店也越来越多,卖秘制鸡爪的、卖特色鸭脖的,盐焗鸡反而慢慢收缩了地盘。就像在路口,有的人相聚,有的人分开,也不知道在下一站,再遇到的又是谁……

————————————

本故事为南瓜屋独家内容,任何平台和个人不能转载,有需求请联系nanguawu@360.cn

留言 52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主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