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62
喜欢 44
故事来自主题: 【城市土著故事】生活在南宁
爱情牛杂
猫的吃吃爱
2019年3月21日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卖卖牛杂 ”

有一次赶早班机,好不容易有个顺风车主接了单,一上车就和我念叨:“这么早,又是机场那么远,本来不想接了,可是好久没有吃那里的牛杂了,就想着顺便去吃了回来。”

敢情我是沾了牛杂的光,好在那里的牛杂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看来还是馋虫动力强。

牛杂,又称“牛杂碎”,是牛内脏的统称,据说发源于老广州地区,那些本是该丢弃的“下水料”,偏偏广州人把它们当作宝,不惜耗费时间去清洗、爆香、焖煮,通过一道道工序将其熬制成香喷喷的诱惑物,很有点草根逆袭的劲头。

而对于南宁人来说,最好吃的牛杂却是经过本地改良的版本,坐落在吴圩镇的王府牛杂就是代表之一,所以平时很多人开车去机场不是为了搭飞机,只是为了一顿牛杂。

除了“凡机翼覆盖处必有美食”——这是《舌尖上的中国》陈晓卿的理论,因为临行密密吃,意恐迟迟归啊!离愁别绪或者是旅途的辛苦,为食物增加了色香味的诱惑,当然,吴圩牛杂本身还是有自己好吃的道理。

别看它也是一堆牛舌、牛肚、牛百叶,再加了酸笋、酸辣椒什么的一堆酸辣配料,一顿爆炒之后,出锅上盘的样子也平平,可味道就是那么的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据说店里的牛杂都是采用新鲜的原材料,而我们本地盛产的香料——紫苏,更是最能刺激南宁人的味蕾。此外,这里的牛杂相对来说做法更加简单,完全是生炒,没有经过“过油”等复杂的工序,反而保证了牛杂的原汁原味,这也是它吸引食客的最主要原因吧?

看来,我们常常以为一道食物之所以好吃,是因为多加了什么,却没想到极有可能是少做了什么,减法之后,吹糠见米反倒是更直面食物的本真。

在南宁江南区,有一对做牛杂店的夫妻,看到他俩,我脑海里总会魔性回旋一首歌: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卖卖牛杂……他们各取自己名字中的一个字当作店名华与兴,加起来就是华兴,小店一开就是几十年。

说起做牛杂的秘诀,他们也觉得很简单,无他,就是要弄得干干净净啊!如果连自己都不敢吃,还能把牛杂卖给谁?

所以,老公每天清洗几十斤牛杂,老婆掌勺熬制好味道,就成了他们的日常。

所以,爱情对他们来说不是风花雪月,不是诗与远方。只不过是你洗牛杂,我来煮。

“牛杂一大锅,很烫的,其实我也想帮帮她,但是我不太会,还是她煮得好吃点。”老公说。

“清洗牛杂也很辛苦的,很需要力气,而且我也不会弄。你问问他,现在是不是越洗越慢了?”老婆说。

虽然自己做的也是辛苦工,但更明白对方的不容易。夫妻俩这样的分工,一做就是很多年。孩子上了大学,动作越来越慢,店面也拆迁了三次,然而两人还是想着:大不了就再找一个新地方,把牛杂卖下去呗!

————————————

本故事为南瓜屋独家内容,任何平台和个人不能转载,有需求请联系nanguawu@360.cn

留言 62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主题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