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6
喜欢 19
故事来自主题: 【无主题创作】讲述那些属于您的故事
就这样死去
井里看天的猴子
2018年10月15日
“ 住在一楼的老头死了,享年75岁。 ”

住在一楼的老头死了。享年75岁。

老头和老伴是五年前搬来的,住在一楼,房子是他混北京的二儿子买下的。

老头和老伴原来都住在乡下的老家。老伴曾患过脑出血的毛病,后遗症的缘故,行动不便,说话也口齿不清。

老头个不高黑瘦,还有点驼背。不过精气神不错,很有精神。每次见面都远远的给打招呼。不过给他打招呼得靠近了,提高了嗓门,因为他耳背。

时间长了,相互熟络了,便知道了老头家的一些事情。

大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他们老两口和大儿媳在老家种地过活。虽然各自独门独院地住着,但也少不了些鸡毛蒜皮的家务事。老伴和大儿媳经常是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吵。按老头的话讲她娘俩“不对付,谁看谁都不顺眼”,都脾气大的治不了。

二儿子在北京开了个物流公司,倒挣下不少钱。但二儿子家的孙女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上不了学。买下一楼的房子是为了方便孙女上学。

老两口搬来居住是二儿子动员来的。让他们来照顾孙女上学。起初,老头是不愿意搬来的,他说不如在老家住着好,乡里乡亲大家都熟啦啦呱随便,到县城里来俩眼一抹黑。

老头说在老家老嫲子和大儿媳整天吵,心烦。还有就是老嫲子一得病需有人照顾,自己又年纪大了干不了农活了,所以就搬来住下。更主要的是为了照顾孙女上学。

搬来的前三年里,老头一手提一马扎一手拿一布包跟在拄着拐棍的老伴的后面,蹒跚着踱步前行。时不时的放下马扎让老伴歇息一会。老两口的活动范围也仅仅限于小区的楼下。

老两口从来没去过市场买菜,都是在小区的小店买点。老头说市场太远,走个来回老嫲子太累。自己让她一个人在家他不放心,他一刻也不能离开她,怕她摔倒。再说他们吃饭简单吃得也少没必要去大市场。孙女白天吃在学校,只是晚上回来睡觉。

就这样过了三年。后来老两口回老家过年,过年的时候老太太死了。这是后来再见到老头一个人的时候他说的。

从此,白天老头一个人,晚上老头和孙女两个人。后来又是老头一个人了,孙女晚上上晚自习,住校,不回来了。

老头仍是一手提着马扎一手拿着布包外出。上午和下午都去小区外西北角处的一小广场。那里有不少和老头年纪差不多的老人。老头有更多的时间是和老人们啦闲谈。有时他在旁边看别人打扑克。老头不会玩。

老头每天都会在傍黑前回到家里。他说眼神不好,天黑了怕绊倒摔着。

傍黑前回到家老头就做饭吃,有时候吃面条,也有时候泡方便面。他说他愿意吃方便面,方便面的调料有味道好吃。

每天吃完晚饭,老头就放他的老年音响。声音大得几乎满楼都能听得到。放的永远都是豫剧《穆桂英挂帅》。没听到过他放别的。我问过老头怎么老是放这一个,他说我也就听听动静。

老头很是和蔼可亲。每次见面都会拿出烟来让我抽。有几次路过他家门口,他邀我去他家喝茶,他说是他女婿给他邮寄来的好茶,问我说这得好几百块钱一斤吧。还有一两次给我两包香烟,说是二儿子给的,是进口烟,咱们这里没卖的。他经常把给孙女买的水果分给同一单元的孩子们吃。不接受时他会说吃呗又没毒。

老头很是骄傲。他有两儿两女。二儿子在北京开公司,大女婿在部队是营级干部,二女婿在南方也搞物流。大儿子家的孙子在北京一大学毕业后都已结婚生子等等。在他们村他家也是数得着的家庭。老头啦起这些也是一脸的满足与自豪。

就在去年的12月,有好几天都没见到过老头。也没听见过他放的《穆桂英挂帅》。和他住对面的老太太怕他出事就让物业给他儿子打了个电话。电话是早晨打的,大约晚上七八点的时候,老头家里的不知什么亲戚来了。老头死在了床下,身体都已经僵了。

听到号啕大哭,我去了老头二儿子的家。一男的在沙发上哭,一女的在卧室的门口哭。住了这么多年从来没遇见过他们。不知和老头是什么血缘关系。老头还蜷缩在床下。

我给男的说先别哭了,抓紧安排给老人去买寿衣,先把老人抬上床。(碍于风俗我不能接近死去的老人)

当时,我想,老头这就叫做“孤独终老”吧?!

留言 6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当前主题

      主题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