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1
喜欢 0
故事来自主题: 新片场:说说新出炉电影的那些事儿
《金刚川》让人看到主旋律、工业化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各就位的世界
2020年10月25日
“ 《金刚川》是主旋律工业化的一个新高峰 ”

本文来由 Ifeng电影(微信号:movie-bigbang)授权南瓜屋故事转载 ,作者:李愚

《金刚川》爆了。

首日票房破亿元,在多个平台上均获得不错的口碑。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观众纷纷选择进入影院观看《金刚川》,首次是出于对英雄先烈的敬意。

也在于《金刚川》是一部质量过硬的佳作。

电影集结了华语影坛的一流团队,其由管虎、郭帆和路阳联合执导,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领衔主演。

如果我们将《金刚川》放置于主旋律电影的谱系就会发现,《金刚川》是主旋律工业化的一个新高峰。

主旋律:思想深度

《金刚川》的背景是1953年的金城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只要金城战役胜利了,抗美援朝也就胜利了。

为了保障向金城前线输送战力和后勤补给,志愿军们誓死捍卫交通要塞——金刚川上的金刚桥。这是我军运送人员、物资、弹药的必经之路。

很多人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并不陌生,但对于电影中发生在金刚川上的这场战役,可能知之甚少。

电影聚焦过桥前的半天时间。敌军自然会加大火力对这一交通要塞展开攻击。轰炸机、侦察机轮番骚扰,高空炸弹轮番轰炸。桥炸了修,修了炸,炸了再修,修了再炸……

令美军诧异的是,明明是几个小时前刚刚完成轰炸的桥,几个小时后飞机一侦查,桥又修好了。

当时敌我力量相当悬殊。美军有世界上各种最先进的轰炸机,但我军还是“小米加步枪”。仅有两门高射炮,还不能打交叉。但在敌军猛烈的炮火下,我们还是把桥修好了,我军顺利过桥。

影片旁白中说,“俺们这些人,真的没有一个怕死的。”而这些“俺们”大部分还是十七八岁的青年。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和平,他们不畏生死、无所畏惧、浴血奋战、舍身取义。

所以在极不对称、极为艰难的条件下,英雄的志愿军能够打赢抗美援朝这场战役。

《金刚川》以小见大凸显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是它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的思想性,起到了传播主流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电影外也有一批十七八岁的青少年,他们生长于和平富足的年代,对70年前的那一场战争了解不多,也不知道70年前他们的同龄人为了保家卫国血染战场。

《金刚川》帮助观众了解那一段历史、抵达那一段历史,并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延续下去。

工业化:类型高度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不断深化的今天,《金刚川》是中国工业化最高水准的一个体现。

管虎、郭帆、路阳三位导演首度联合执导,但它又不同于《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那种拼盘式电影——每个人各自完成短片集结而成。

《金刚川》是三个导演共同完成一个故事,他们既合作又分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令人称奇的是,观众压根看不出这部电影内部有什么断裂之处。这就是工业化的一种体现。

主旋律工业化水平的另一个核心指标是,它是否也是成功的类型片。

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思路是,先把电影踏踏实实拍好,你是战争片就先符合战争片的基本美学规范,你是军事片就请拿出军事片的范儿,然后才是电影当中有效传递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这是主旋律电影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与竞争实力的必然要求。

否则,如果主旋律连让观众走进影院都没办法做到,又如何做到“润物细无声”?

也就是说,如果暂时撇开主旋律不谈,《金刚川》本身也是一部可看性极高的战争大片。电影中有不少镜头营造出的视觉奇观,令人难忘。

比如哨声响起,针阔叶混交林中,隐现出成百上千的战士,齐齐动作,疾速穿越丛林,相当震撼。

比如敌军的飞机呼啸而过投掷下数枚炸弹,白马惊恐飞奔,战士们散开隐蔽。

再比如枪林弹雨中志愿军对空交战生死一搏,战机炮弹袭来,掀起一阵血色烟雾……

而“对手”这一篇章,美国大兵驾驶轰炸机战斗的场面,均为特效呈现。哪怕制作时间仓促,视觉效果一点也不含糊。

《金刚川》的视听结构、场面造型、特效呈现等,充分体现了商业类型电影的奇观性。

并且,这些商业元素的加入始终以主旋律精神的定位为基础,思想性和艺术性之间达到很好的均衡。

艺术性:创新广度

《金刚川》的思想性和商业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电影的艺术性是导演创新力的载体。

《金刚川》的艺术层面,处处体现出一个“巧”。

它的切入点很巧。

它不是从正面战场切入,呈现的是非正面战场的战斗。战士们的战场,只围绕了一座桥。

由小视点打开大格局,让观众看到正面战场之外的牺牲,看到那些前线之外同样勇敢而可爱的人、同样伟大的精神。

它的叙事视角很巧。

按照一般战争片的逻辑,其常常是通过一个大男主的目光来审视这一场战争;或者以一个全知的宏大视角刻画战争。

其一般也按照线性时间展开叙事:战争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金刚川》打破了线性叙事的框架。从步兵、对手、炮兵这三个不同视角出发,来叙述发生在半天内的同一场战争。三个不同的视角,沟通了三重复调,它们有差异,但诸多细节又相互补充。

如同拼图一般,三个视角共同拼凑出这场战争的全貌。

观众的情绪也不断积蓄,在张译饰演的张飞“来吧!”与敌军同归于尽,以及战士们用身体架起一座人桥时,那股力量也积蓄到顶点,相当震撼。

它的人物刻画很巧。

《金刚川》的人物刻画,多角度、立体化、有血有肉、有脾气有个性。

张飞和关磊是整部电影中最饱满也最动人的两个角色。

张飞一出场时,机警细心,但性格有些谨慎畏缩;作为他的师傅,关磊的性格与他则有所反差,关磊豪迈洒脱得多,经验更丰富,嘴上总不饶人。

两个人虽然经常斗嘴,但感情深厚,对对方的关心全在细节上。

比如双方都争着要抢第一个炮,实际上是要把更大的生还机会留给对方。最终张飞拗不过关磊,张飞前来问询时,关磊顺势调笑道:匀我10发(炮弹)?一向对炮弹非常抠搜的张飞说,“能成”,并扔给他一个自己不舍得吃的玉米。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战友情,就充分体现出来。

关磊牺牲后,张飞穿越青纱帐去寻找关磊,是电影让人心碎的时刻。张飞也就此成长。

为了革命友情,为了战场大局,他成为三国里那一名长坂坡前无畏护桥的勇士。

演员的表演也很巧。

张译的角色最为吃重,他也又一次贡献了影帝级的表演。一场场的独角戏,看得观众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总而言之,《金刚川》在对重大历史的呈现上,紧扣主旋律主题,并用现代化视听语言及创作手法,融入商业性与艺术性的表达,让电影最终实现了思想性、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它成为爆款理所当然,也配得上爆款。

《金刚川》正在全国热映,你看这部电影了吗?观感如何?

(文章配图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由 Ifeng电影(微信号:movie-bigbang)授权南瓜屋故事转载 ,作者:李愚

留言 1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当前主题

      主题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