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1
喜欢 12
故事来自主题: 【国货故事】你与国货发生过哪些难忘故事?
海燕牌收音机陪伴我度过无数个难挨的日子
立体密斯黄_001
2019年8月31日
“ 童年 泪水 广播 ”

小时候陪伴我时间最长的就是姨夫在1980年从外地给我买的那台海燕牌收音机,姨夫知道我喜欢听广播。

我收听最早的广播就是我家堂屋房门后面的小喇叭,每到中午12点和晚上6点开始播音,每次好像是一个小时的样子,记不太清了。喇叭下面有一根绳子,只要像拉灯绳子一样一拉就打开了,大部分时候是我拉,这个时候就会听到村里的广播,主要就是讲促进农业生产搞好团结什么的,反正就是喊喊口号的那种。如果没有村干部的讲话,就播放一些歌曲或者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什么的,按时收听是我一天中感到最快乐的时刻。

姨夫给我买的收音机就放在我的房间,那个时候我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房间。

我是从收听《小喇叭》开始的,至今当再次听到“哒嘀哒,哒嘀哒,小喇叭开始广播啦”时,依然倍感亲切。

留在我童年记忆的,就是只要父亲在家,总能听到他的骂声,不管指着什么都骂,此时的我总是惴惴不安的,害怕母亲听得失去耐性,跟父亲对骂起来;每次走在放学的路上,我都是提心吊胆的,害怕父母今天又要因为什么争吵起来。

记得有一天我放学回来,刚进家属院,就听到一个邻居跟我说,“你妈叫你呢?”

我还没有到家,母亲就叫我了?

不要奇怪,不是母亲的脑子坏掉了,而是我每次放学回家,都是悄没声息的走进自己的房间,和谁都不打招呼。家里的人常常不知道我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是不是在家。

我一进屋,就去找母亲。

母亲在厨房里。

我来到母亲跟前。

“怎么了?”

我跟母亲说话,几乎是不叫“妈”的,或许是因为从小我就不叫“爸”,为了一视同仁才很少叫“妈妈”的?

我不大确定,就是感到从来都不叫“爸爸”的我如果只是叫妈会很怪,那样势必会让父亲更加的对我感到失望感到愤怒吧,索性都不叫了。

我不叫,弟弟妹妹也学着很少叫。

我从来都没有叫过爸爸?

也不是。

印象中至少叫了一两次。

一次,父亲推三轮的时候,不知怎的没等出院子就给摔倒了。

我就站在父亲的跟前,下意识的叫了一声“爸爸——”

爸爸看着我,非常的意外,满眼透着那种慈祥。

父亲也能?

父亲也会?

我有些于心不忍,感觉这些年来很不应该。

但是这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父亲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他又在骂了,对我和母亲,没有原因也不需要原因。

见惯了父母之间的大吵大闹和落在母亲身上的拳头和棍棒留下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常常使我从噩梦中惊醒,也是从那时起,我落下了失眠的毛病。

那天,不知因为什么又吵起来,吵得特别凶,听到吵声,来了许多围观的人,连张建哥也来了,父亲一看见他,更来劲了,顺手操起竹竿照母亲头部打来,就在竹竿落下的一刹那,张建哥敏捷的夹在父母之间托住落下的竹竿。

母亲见状,气得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当天夜里,我做了一场噩梦,梦见这次母亲竟被打死了,还被亲手剁成肉酱,血淋淋的,可怖极了......

源于此,每每见到父亲,总是产生说不出的嫌恶,待理不理,再也不叫“爸”了。

之后,只要惹父亲生气,他就会照着我的头部狠狠打来,打得往床下钻,母亲在旁,自是要拦的,害怕这样被打坏了,为此,父母没少争吵吧。

我怎么也不明白,父亲究竟是图什么,如果他和母亲两个人都能试着退一步,也不会争吵一辈子了。

母亲也是,她总是对父亲有无尽的抱怨,总是嫌他不管子女、家里的事不管,上班了不按点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了就是在家看电视,等等,还有就是对父亲管束太多,工资只上交一部分,剩下的钱在外面乱花,甚至还有一次,说的是把钱给他以前的女人了。

父亲以前的女人?我只当是母亲的气话,没有当真。

于是,我每天放学回到家中,就直奔我的房间,不是写作业也不是复习功课,而是打开那台“海燕”牌台式收音机,收听小说、评书、电影剪辑、广播剧和综艺节目,好在我上学的时候老师不布置家庭作业,只要完成了课堂作业记好课堂笔记就没有什么事了。

妹妹见我朝日都在听广播,不止一次跟我说,看你学习多好。

我知道,妹妹说的是反话,我也知道,我的小学成绩一点都不好,小学四年级之前几次留级,上初中后有一次在柜子里翻出了我小学的一份成绩单,我简直不敢相信那是我的,只有十几分我的算术只有十几分,就是语文也不及格,更可笑的是我的成绩单还是涂改过的,就是涂改过的还是不及格。

时间长了,我知道什么台什么时间有评书有小说有广播剧有少儿节目,遇到喜欢的,我都会准时收听,每当听到高兴、激动的时候,我就会从椅子上站起来。

记得有那么几天,收音机被父亲拿到了他的卧室。

那天又到了该听《星星火炬》的时间,我只好硬着头皮进去。

父亲在午休。

我犹豫着。

“开开吧。”

我打开收音机。

听得高兴,我又一次忘形的在房间来回踱着。

我猛然发现父亲侧着身子笑着看着我----我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忙收敛了。

通过听收音机,我知道了从小就应该刷牙,于是给母亲要钱买牙刷。

我拿着钱来到了商店。

“同志,给我拿一支儿童牙刷。”

“儿童牙刷?是你要刷牙吗?”

“嗯。”

“那就拿这一支吧。”

店主给我拿了一支绿色短柄的牙刷。

若干年之后,我参加了工作,我把那台已经陪伴我十几年的海燕牌收音机从家里搬到我办公的房间里。

有一次一个同事趁我不在打开了交直流按钮,等我回来打开收音机没有听到声音,那个同事就在我跟前想要看我的笑话。我关闭了交直流,那个同事一脸的惊讶,连声说我怎么知道我怎么知道,他就不想想,陪伴我十几年的一台收音机还有什么按钮是我不知道的呢?

聊斋的故事最早我是通过广播听到的,在小学的时候还买了《白话聊斋》,之后见到了全本的,我就有又买了全本的《白话聊斋》。

记得有一天,我领着弟弟来到离家很近的露天电影院。此时不是上映电影的时间,我们就坐在石板砌成的座位上。

“我给你讲一个《红玉》的故事,说是有一个姓冯的老头,这个老头有一个儿子叫相如,父子二人都是秀才。有一天夜里,忽然看见东边墙头有一个姑娘在偷看他,那个姑娘很漂亮,小伙子靠近姑娘,用手招姑娘过来,姑娘不下来,也不走,再三请求,姑娘这才下来,她说她叫红玉,是邻家的孩子,这个小伙子说喜欢他,于是红玉姑娘就天天夜里来,说是有这么一天夜里啊......”

“别讲了,我害怕。”

大概是从收音机中听到的故事,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小学阶段就看了《365夜故事》《安徒生童话》《杨家将》《说岳传》《隋唐演义》《李自成》《包公案》等等,远远地超出了同龄人阅读范围。

就在我初中毕业那年刚过完春节,我离家出走了。

出走的第二天,深夜。

不知在车站又待了多久,为了驱散身上的寒冷,我朝远处走去。

正在漫无目的地往前走着,这时我看见有两个民工穿扮的年轻人迎面走过来,在一家已经停业的商场门前停下,解下身上背的被褥,抻好,然后坐下了。

我走进他们,呆呆地看着,想象着被卧的温暖......

“你是干什么的?”其中一个人笑着问我。

“出来打工。”我随口回答。

“你带身份证了吗?”仍是那个人问。

“没有。”我说。

“又一个没有带身份证的。”他旁边的人说。

“你们带了吗?”我敏感地意识到了什么。

“没有,我们只带有乡政府开的证明,可他们都不认,光知道查身份证.现在就查身份证严。”他旁边的人向我发起了牢骚。

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能和时下身份证制度刚刚实施,还没有大面积普及有关吧。

“没有身份证是很难找到工作的,我们已经出来三天了,就是因为没有身份证,才一直找不到工作,明天我们就要回去了。”那个人补充说。

我禁不住身上的寒冷,便跟他们说:“我到那边走走。”说完,不等他们说什么便径直走去......

不知不觉间就来到一个夜市,我靠近一个炉火停了下来。立时,我感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

不知呆了多久,过来吃夜市的人们散去了大半,摊位也几乎都收了,我只好靠在路边小轿车旁,以挡凛冽的寒风。

“你过来一下。”从路对面一间屋里走出来的一个人把我拽到他房间里。

“你呆在那儿干什么呢?”他神情很严肃。

“我从家里偷跑出来,没有落脚的地方。”我很老实地回答。

“你手里拿的什么?”他看着我手中的日记本,问。

“我的日记。”我说。

他接过我的日记,翻了翻。

“家里人骂你,你就跑出来了?”他问。

“是。”我说。

“明天回去吧,知道车站在哪吗?”他说。

“知道。”我指给他,“在那——”

“错了,这边。”他说。

我已不辨方向。

我顺着原路返回,又来到那两个人跟前。

“你上哪儿了?”好象他们一直在等我。

“我到那边走走,天真冷啊,我还是坐在你这儿吧。”我终于还是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坐我这边。”那个人说。

我挨着他坐下了,像他们那样拉一下被角盖在腿上,一直坐到天亮。

从饭馆的收音机里传出早间新闻节目《新闻和报纸摘要》,听着熟悉的播音员的声音,尤其是这样的时刻,倍感亲切。是啊,是收音机陪伴我度过多少难捱的日子啊。

留言 1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当前主题

      主题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