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 6
喜欢 14
故事来自主题: 《故事会》征文第二期:成长路上的欢笑与泪水
我的婆婆是“乡下人”
麦克632612335
2019年6月12日
“ 靠着锄头从土地里刨食 ”

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没什么文化,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一辈子都呆在乡下,靠着锄头从土地里刨食,养育了四个子女。 

(一)

第一次见婆婆,是在我和老公订婚的前一天。按照习俗,订婚前女方需要去男方家里“相庄子”,意思就是看看男方的宅基地是否满意。

我们两家相隔并不远,大概只需要30分钟的车程。那天下午,我开车从家出来,在约好的地方接上老公,一起前往婆婆家。

车子缓缓驶入村庄,压着泥泞不堪的小土路,穿过参差不齐的两侧民居,停在了一个大院门口。

走下车,一个身形消瘦的“小老头”热情地迎接我们,大院门口一角的石墩子上,坐着一位矮矮胖胖的“老太太”,膝盖上和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和灰尘,正在冲着我俩俩憨憨地笑着。

老公告诉我,这是他的爹娘……

公公把我们领进院里,转身回去搀扶婆婆进来。婆婆因为早年间被误诊为“骨癌”,摘除了胯部一块骨头,再加上年事已高,走路转弯时经常需要扶着墙。

公公向我认真讲述盖这十余间大瓦房的前后经过,并反复强调,在东头不远处还有闲置着的“宅基地”,以后都要留给两个儿子……在农村,“宅基地”往往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家境和实力。

这期间,婆婆始终站在不远处,用一种匪夷所思的神秘微笑反复打量我。

第一次见面,婆婆和我一句话也没说。

(二)

订婚宴安排在县城的一家饭店。吃完饭后,我和老公返回到婆婆家,和老人告别回单位上班。

一到家,婆婆手忙脚乱地把我拉进里屋,一番嘘寒问暖,很是热情。

安顿我坐好,她起身扶着墙挪蹭到床边,一条腿跪在地上,用一只手掀起床围边,另一只手伸进床底下,摸出几箱牛奶和饮料。“都是亲戚送的,我们也喝不完,一会走时记得带车上。”

临别前,婆婆拉着我的手,“自今儿起,就都是一家人了。”她从棉袄的内兜掏出一个信封,“这是我和你爸给你的一万块钱,快收下吧。”

打开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沓钱,一半新钞,另一半是旧钞……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我清楚地记得,信封里的一半新钞,明明就是订婚前我妈给老公的。而另一半皱巴巴的旧钞,一看就是攒了很久的。

老公看出了我的不悦,不停地劝慰我。

回到家中,我从车上取下婆婆给的两箱牛奶。仔细一看,一箱已经过了保质期,另一箱马上就要到保质期。

(三)

结婚以后,我只在婆婆家里住过三个晚上。第一次是结婚的那一天。按照规矩,当天晚上必须要在婆婆家里住。

农历的黄道吉日,大都在临近春节期间。记得结婚那天,是一年里最冷的腊月,飕飕的北风穿过空旷的田野,在街道间盘旋肆虐,钻进人们的脖领里、袖口里、裤管里……

经历了一整天各种繁琐而隆重的礼节。回到家中,却发现停车成为一个大难题。

家中院里面积有限,停放一辆车人就只能侧身而过,且还摆满了各种物品。门口道路也不够宽阔,停车会影响村民正常通行。

最后,只能将车停放在与邻居院墙之间狭窄的过道里。

入夜,婆婆早早备好新房、铺好床褥,还特意嘱咐我们记得断了电褥子的电。

我钻进留有电褥子余温的被窝里,身上盖着两层新做的厚被褥,一时间感觉压抑地喘不上起来。

农村的房子盖得都很高大,房间里也很空阔。

虽然被窝里很温暖,可露出在外的脑袋和脸却还是冰凉。我和老公说话间,不仅感到房间里有嗡嗡的回响,俩人嘴上竟然还冒着热腾腾哈气。

半夜,当正睡得迷迷糊糊时,我突然听到外面有异常的响动,就在我停车的地方。我摇醒老公,他却说,“睡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村里没人偷车。”

我还是放心不下,可温暖的被窝和冰冷的天气让我倍感纠结。最终,我拽上了老公一起去看看究竟。

我们轻手轻脚的走出房间来到院里,发现院门虚掩着。“难道真的有贼?”我一下就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老公随手抄起一个木棍,把我护在身后,轻轻走出院子,小心走近狭窄的过道。

打开手电的一瞬间,我们都惊呆了。婆婆正蹲坐在墙角的石墩上,脖子缩进厚厚的棉袄领子里,双手交叉伸进宽宽的袖口中,膝盖上和裤腿上沾满了泥巴和灰尘……

“现在世道不如以前,车被偷了或划碰了都不好,没想到还是把你们吵醒了。”婆婆一脸歉意地说,“你们回去睡吧,我和你爸商量好了,他前半夜看,我后半夜守。”

我和老公再三劝说,车门已经锁好,不会丢东西的。可婆婆仍然坚持守着车不走。无奈之下,我将车开进院里停放。

一番折腾后,已经是凌晨时分,终于可以回去睡觉了。

第二天醒来时,我和老公鼻子尖上,竟然挂着一滴晶莹剔透的鼻涕泡……

(四)

婚后第一年,过春节需要走访亲戚,年三十和初一晚上,我在婆婆家住了两天。

晚上吃饭时,婆婆就坐在我的旁边直勾勾盯着我看,“你们先吃,吃完了我再吃。”吃完饭,婆婆端着碗转身进了厨房。

初一早晨,婆婆从厨房出来,塞给我一千元钱。“过年的,到城里转转,买身新衣裳啥的。”

老公家里的亲戚较多,一天转下来累得筋疲力尽。

晚饭间,婆婆一如既往地盯着我吃完饭后,自己再端着碗去厨房。

“我们家一直就这样,慢慢习惯就好了。”老公向我解释道。

初二一大早,婆婆围着我转来转去,嘴里不停絮叨着,“你们吃点啥好?我也不知道你们爱吃啥?我还啥也没做呢!”我对婆婆说,家里有现成吃的,简单熬点粥饭就行。

可等我洗漱完毕后,婆婆依然在屋里转来转去地不停絮叨,“你们吃点啥好?我也不知道你们爱吃啥?我还啥也没做呢!”

一时间,我气不打一处来。赌气之下,我愤愤地回了句“我们不吃了!”便拽上老公,驱车离开了婆婆家。

至此之后,我回婆婆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即便回去也是匆匆忙忙,从不在家吃住。

(五)

按照习俗,每年的农历六月间,外婆和舅舅都要给小外孙或小外甥“送羊”,就是蒸制类似羊形状的各类面食。此举取“羊羔跪乳”之意,教育孩子长大成人要孝敬双亲。同时,也有为出嫁闺女“壮门面”的意思,直白说就是娘家还有“靠山”,在婆家不能受欺负。

婚后第二年,我和老公回到婆婆家,一起去姐姐家给外甥“送羊”。中午时,姐姐安排在县城一个饭店招待我们。

吃饭间,婆婆一个劲地为我夹菜。每次夹菜后,她总要用餐巾纸将筷子重新捋一遍,嘴里还一个劲念叨,“不脏,不脏,我的筷子没沾过嘴。”

婆婆知道我爱吃排骨,便夹起一块在盘子边上翻来倒去,想把上面的肉剔下来。可是由于连着筋骨,始终也没能将肉剔下来。

无奈之下,婆婆站起身用那只长满老茧的手抓住排骨的一端,再用筷子使劲往下捅,终于抽出了一根不带肉的完整排骨。

放下排骨,婆婆将剔下的肉夹送到我的碗里,“赶紧趁热吃,凉了就不好吃了。”说完,她坐下拿起那根不带肉的排骨啃吮起来。

那一刻,我感到非常尴尬,但也不好意思说什么,只能低头吃饭。

直到吃完饭,碗里那块不带排骨的肉,我一动也没动……

(六)

可能是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婆婆有严重的“晕车症”,极少乘车出门,在当地被称为“车疑”。

婚后几年间,婆婆从也没有来过我们家。

孩子出生后,婆婆让姐姐陪着来医院探望过我一次。

到医院时,婆婆虽然脸色苍白、神情恍惚,但仍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兴奋。

看到襁褓里的孩子,她局促地不知所措,“真好!真好!真好!”婆婆一边搓手一边绕着床走来走去,却始终没有抱一抱孩子。

当时,我因产后虚弱抑郁,心情异常烦躁。“奶奶不亲宝宝,奶奶不敢抱宝宝,奶奶怕摔了宝宝………”听到婆婆没完没了的絮絮叨叨,我的心里更加难过。

婆婆走后,我冲老公发了一通脾气。“妈是怕你嫌弃身上脏才不抱孩子的。”过了很久,老公说,“大姐告诉我,来时车上,妈吐了一路……”

说完后,老公递给我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婆婆给的一万元钱。每一张钱,都是皱巴巴的。

(七)

孩子满月后,我和老公需要回婆婆家摆“满月酒”,宴请亲朋好友。

席间,一位邻居大嫂和我念叨家常,说起了今年的玉米收成。还一个劲夸我婆婆会过日子,让玉米卖了个好价钱。

看我一脸疑惑,大嫂和我讲述了这段“趣事”。

原来,由于今年雨水较大,婆婆家收割后的玉米晾晒不够充分,导致部分玉米籽返潮霉变,收购站将本该0.85元/斤的价格下调至0.80元/斤。

婆婆心存不甘,和公公俩人将近万斤的玉米用三轮车拉回家中再次晾晒,仔细挑拣出返潮霉变的玉米粒。经过这一番后,终于如愿以偿卖到了0.85元/斤的价格。

近万斤的玉米,从收购站到家要拉十几趟,每斤0.05元/斤的差价,总共也就多卖了500元钱。

这就是婆婆给孩子的那一万元钱。

看着一张张皱巴巴的钱,犹如婆婆长满老茧的双手和被无情岁月风蚀的满脸皱纹,刀刀深刻在我最柔软的内心深处。

回家的路上,我的心如刀搅,放声痛哭。

(八)

婆婆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一辈子都呆在乡下,靠着锄头从土地里刨食,养育了四个子女……

后来,我和老公只要有时间便回婆婆家,虽然从来不吃饭,也没住过……

后来,每次回到婆婆家,我都会带去一些营养品之类的,再带回一些将要过期的东西……

后来,每次回到婆婆家,我都让孩子和她在一起的时间多一些,再多一些……

后来,每次回到婆婆家,我都会或多或少留下点钱……

我的婆婆是“乡下人”。

爱学习的你 快购买“上《故事会》指南”

留言 6

更多精彩

    拼命加载中

    作者简介

    • 0关注
    • 0粉丝
    • 0故事
      查看作者更多内容>

      当前主题

      主题下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