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轻的时候不爱听陈奕迅。我说的年轻,是指青春期正读高中那会。
慢节奏的调调太忧伤,不适合没有故事的我。
只是后来,我也不再年轻了。
大三吧,张猛猛时不时地总爱约我去学校的篮球场上打球。这样的邀约并不是因为我篮球打的有多好,说实话我那渣技术也就是在篮球课上学了个三步上篮,再加上个子高点儿,能随便扑腾几下子。
张猛猛可不一样,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篮球爱好者,没事儿组队打比赛的,大夏天也能顶着中午毒辣的骄阳蹦跶几个小时,是真的热爱。弹跳能力还超强,时不时盖个帽,那健壮的臂膀,结实的胸大肌,浑圆的小翘臀都是打篮球练下的基础。
约我打球?莫非是看上了我快、准、狠的捡球能力,想找个免费球童?
事实上,张猛猛才是那个捡球的。
奔跑,接球,上前,一,二,三,跳跃,哐当一声……球撞在篮板上嗖地一下火箭一样发射出去,张猛猛屁颠屁颠地扭着小翘臀风骚地跑去追球,再冲着我的脑袋狠狠地砸过来。
是的,那时候我就看出来了,这货一准儿是个钢铁直男。哪个正常男的朝想撩的女生递球,特么能把脑袋瞄的这么准?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砸懵了,那时候的我,听着球场旁边溜冰的童鞋用收音机播放的歌儿,小心脏竟然陷入一股晕乎乎的浪漫情绪。有人轻轻跟着哼唱,是陈奕迅的《不要说话》:
愿意 用一支黑色的铅笔
画一出沉默舞台剧
灯光再亮 也抱住你
愿意 在角落唱沙哑的歌
再大声也都是给你
请用心听 不要说话
……
这感觉真好。再丑的男女主角,再狗血的烂俗故事,有了BGM的加持,那也是让人分泌多巴胺的唯美韩剧不是?连那个砸我脑袋的165+斤的小胖子,都仿佛加上了一层美图秀秀的滤镜呢。
7年以后,为了挑选几首比较有意义的婚礼歌曲,我把这首歌放给张猛猛听。
“你听过这首歌吗,觉得咋样?”我满怀期待的问。
“还行吧,挺好的。”张猛猛头也不抬地回答。
“这首歌我们大学的时候一起听过,打球的时候,你记得吗?”我不死心地给出提示,希望能唤起点什么。
“啊?有么?什么时候?我不记得了。”眼前的这个男人丝毫没有求生欲。
哎,算了算了,自己选的,没办法。毕竟,我和张猛猛一个来自金星,一个来自火星,思维上的差异大了去了,这人记性不好而已,不是个多大的事儿。
很骄傲的说,我其实很欣赏张猛猛。一个木讷又情商负分的人,口才却奇好,上到耋耄老者,下到黄口小儿,他有一肚子话题能兴致盎然地跟人家聊下去。爱看书,知识面又广,任谁抛出一个某方面的问题,他都能侃侃而谈像模像样的发表一番颇有见地的言论。偏偏又读了博,平日里搞学术写论文训练出一颗思维敏捷条理清晰的超强大脑。
跟这样的人做朋友,一定相当有趣。可是,让这样的人做男朋友或者老公,却并不是一件好玩儿的事儿。太善于表达的人,往往不懂得倾听。
在进入婚姻之前,我一度以为我和张猛猛之间的争吵,不过是我太小题大做,那些让我愤怒的原因无非是你怎么又突然吼我。后来爆发的一系列问题,终于让我意识到,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太大了。我试图寻求感性的安慰与理解,他总给我理性的指导与分析,哪怕我悲恸大哭:我知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可是我需要的不是这些……他依然嘶吼着坚持自己的观点:我知道你要什么,但是安慰你并不能解决问题,你这样感性没用……
跟一个总是试图说服你的人在一起,这让人很痛苦。在一些决策性的问题上你只有接受的权力,一旦有自己的想法或者其他选择,就是大逆不道不明事理。时间愈久,愈发感受到一股窒息般的压抑。
不知道何时开始,两个人的沟通开始避重就轻,在一些可能引发争吵的问题上采用了回避政策。既然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理解不了谁,那就谁也不说,大家都怕极了埋怨和指责。话题自然而然地变少了,差距似乎在拉大,我不懂你在研究着什么课题,你也不知道我又遇到了哪些插曲。甚至异国之后,往往接通了电话,除了简短而日常的问候,几乎无话可说。沟通,变成了一个复杂的难题,跌跌撞撞让人找不到出路。
不再年轻的我,也开始喜欢听很慢很慢的歌儿了,虽然那些情歌有时候让人越听越难受。歌的一词一句或许都是你参不透却最想抓住的梦,所有的避而不答,秘而不宣,爱而不得,在被你听到之后就变成了你的独家体会。你沉溺在自己的情绪里,沉浮,挣扎,伸出手想向外抓一把,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爱一个人是不是应该有默契
我以为你懂得每当我看着你
我藏起来的秘密
在每一天清晨里
暖成咖啡 安静的拿给你
……
有人说,听不懂陈奕迅的人,是幸福的。